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中新網綿陽11月13日電 (記者楊勇)四川雪寶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3日發佈消息稱,在最新收取的紅外相機數據中,再次在多個相機點位上拍攝到野生大熊貓活動影像,尤其在虎牙片區的一個相機點位上拍攝到2只大熊貓同框的畫面。
據工作人員介紹,該相機點位於2019年12日23日安放,位點的選取是根據野外調查過程中發現該區域野生大熊貓活動痕跡較多,包括明顯的足跡,採食痕跡以及在嗅味樹上發現野生大熊貓毛髮等。
該位點拍攝到的野生大熊貓畫面包括白天2只同行以及夜晚單獨1只活動畫面。2只同行畫面尤其震撼,先是一隻不安分的圓滾滾大熊貓走到一棵樹前一直用鼻子仔細地嗅來嗅去;隨後第二隻大熊貓進入畫面,這隻大熊貓一看像個文靜的小姑娘,一直對着地面望來望去。
不久,剛剛不安分的大熊貓換了個姿勢,它轉過身子,用臀部在樹幹處來回摩擦,彷彿在撓癢癢(或是跳舞),其實這是動物的一種標記行為。“撓完癢癢”之後,這隻大熊貓又躺在了地上,四肢舞動,看着像在故意逗樂它的同伴,畫面十分喜感。
據四川雪寶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由於該位點相機時間設置上有一定偏差,按照實際推斷該畫面出現時間應為4月份。該季節正是野生大熊貓的繁殖季節,因此可以推斷畫面中的2只大熊貓很可能是正在求偶玩耍的一雄一雌個體。
隨後幾天,該位點再次拍攝到單獨1只大熊貓個體的活動畫面,且再次看到大熊貓的標記行為。它們通常在做標記行為時身體呈倒立狀,即臀部依靠樹木朝上,而頭部向下,十分可愛。
實際上,每隻成年大熊貓都有各自的領地範圍,它們通常將生殖腺分泌物(如尿液)塗抹在樹幹上用來標記領地,警告其他路過的大熊貓:“嘿,這是俺的地盤!”另外,這種標記行為也可以用於求偶,尤其是發情期的大熊貓會特意留下分泌物以吸引異性同類,從而為繁衍後代做準備。(完)
1950年,艾倫·圖靈在《思維》雜誌上發表了其著名論文《計算機器與智能》,並提出瞭如今廣為人知的圖靈測試。70年來,圖靈測試一直被認為是人工智能學術界的“北極星”。
在鐵路勘測領域,提起王長進,大家都説他是“技術控”。這位中國鐵路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設)首席專家、副總工程師,城市軌道交通數字化建設與測評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主任對新技術抱有濃厚興趣,並能很快將其掌握,學以致用。